首页今日影评·光影之间|陈宇:破雾前行,电影不可替代

今日影评·光影之间|陈宇:破雾前行,电影不可替代

未知

1905电影网专稿2024电影人年度演讲,我们如光般绽放,也如影般沉静;我们仰头逐光,也低头拾影;光影之间,是银幕一帧,是人生一瞬,是世界一隅,是2024电影人的年度心声。2024年12月25日起,电影频道《》推出电影人年度演讲特别策划《光影之间》,8位年度电影人物,8场年度电影演讲,8分钟与电影、与自我、与生活、与未来的心灵对话,不见不散。

本期开讲的是导演、编剧。以「破雾」为主题,陈宇寻找着电影在这个时代不可被替代的价值和意义。

以下为陈宇演讲稿:

「Q:能否谈谈这一年的创作感受?」

这一年,我想不光是我,电影从业者应该都有同感:这是在一片大雾中摸索的一年,电影人们都在破雾前行,寻找光明。

今年,几个大档期后,很多人说,电影不灵了,观众不爱进电影院了。

也许是因为微短剧太刺激,几分钟内就多次跌宕起伏,让观众们觉得两个小时的电影太慢了;也许是因为大家可以投入的娱乐项目太多,像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成了国民话题,离婚综艺也抢了互联网热点,去影院看一部电影,这种娱乐方式似乎太古早了。

电影从业者们不但担心观众跑光了,另一方面,还在担心未来的饭碗还能不能保住。AI技术的不断升级,这么发展下去,是不是以后演员、编剧、导演都要失业了。

身为创作者,我对这个充满迷雾的市场也充满敬畏,但对电影这门艺术,依然有信心。因为我相信,电影这种艺术形式,是大众文化娱乐的刚需之一,它有着不可被替代的意义和价值。

这一年,我一直在思索,电影不可被替代的价值究竟是什么?

我找到了两个,第一电影足够真,第二电影足够深。

在当下这个竖屏时代,短视频和微短剧确实也有具象化的形象,也在讲故事,甚至讲得更短、更快、更及时,但在强度和深度上和电影是不同的。同样是文化娱乐的精神食粮,一个可能是快餐,一个可能是大餐。他们会有不同的路,不同的美学,走向我们心灵的不同区域。

这一年,于我而言,最大的挑战不是创作输出本身,占据我最大工作量的是观察。

因为我们必须承认,观众的心理和需求也如同笼罩在朦胧的雾气之中,需要我们创作者去厘清。

所以我要观察,观察行业同仁创造的电影中的人,观察认识的所有行业外的人,更是观察互联网上的无数普通人。通过这种观察,去理解当代生活、理解身边的人,理解互联网的上国民心理。

在过去的一年,我每天要用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在互联网上看新闻和分析,看热搜内容是什么,这个时代的创作者,要有更大的信息吸取能力和信息消化能力,真正弄懂观众都在关心什么,尊重每一个言论,思考这个言论背后的动力和态度,这些将会是我们创造故事的基石。

这一年,最困扰我的一个议题是当下的观众价值观日益多元,审美观多样,几乎没有作品能满足全体观众的观影需求。

几乎每一部影片的推崇者对面,都站着针锋相对的反对者,而且冲突极其激烈,舆论将“神作”和“烂片”同时赋予给一部影片的几率大大增加。

每一个人,每一个群体,都会在舆论场域中发出声音,而对电影的评价,更是观众情绪表达的喧嚣广场,某种程度上,这是一种进步,可这也同样导致评价体系的混沌,让观众和创作者无所适从,陷入更深的迷雾中。

对这个问题,我今年一直在思考,直到最后我得出一个观点,那就是:当艺术创作者面对时代情绪,他该做的是努力理解,而不是全力逢迎。

我觉得迷雾越浓,创作者越不要随波逐流,赶舆论热点,电影不是对短期社会潮流导向的回答和站队,而是一种相对长期主义的,对人生社会更深层的感受、认知和挖掘。

所以在创作中,我信奉一句话,“慢即是快”,长期主义可能是对抗焦虑的有效选择。

这一年,我也在忙着创作,我在接下来的项目里,我或许会尝试在电影类型上做一些拓展,比如科幻电影和警匪片。而且想着做一些类型电影的融合,比如把某个类型里的人物,放到另外一个类型的故事里,使其有新的趣味。

这一年,我担任了好几个电影节创投项目的评委,我还认识了很多年轻的创作者,从他们的作品中我能看到勇气,看到创新,更看到了中国电影未来源源不断的力量。其中一个创作者说的一句话,我印象很深,他说:“电影不是夕阳工业,电影在进行1.0版本到2.0版本的升级。”

2024年,我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者,在观察在蓄力,我有信心,在各种未知下破雾前行。

「Q:在创作过程中会被各种评价影响吗?」

曾经一度会有影响,你不要试图去讨所有人的好,这是不可能的。

勇敢起来,这个世界经常我们会感觉它是一个铜墙铁壁,同时有时候又会觉得它是一个“草台班子”,就这两种感受是同时置于一个年轻人的面前,就我们当年也是如此。

这么些年过来以后,我现在已经从一个年轻创作者变成一个中老年创作者的,会发现年轻时候可能最需要的是勇敢,当你因为恐惧、因为畏惧、因为仰视这个世界而不能往前走的时候,原来是最可悲的。

你大胆勇敢地往前走,这才是要去做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