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看《再见爱人》,学家庭悬疑

看《再见爱人》,学家庭悬疑

未知

作者|顾 韩

编辑|李春晖

说紫微星谁是紫微星?自10月底《再见爱人4》播出以来,由节目嘉宾之一、歌手李行亮的妻子麦琳衍生出的“麦学”席卷各大互联网平台,截爆了同节目的杨子与10月初大展拳脚的向佐,挽救了《花少6》的周侯与被考古的黄磊,连95花的古偶大战都被分走不少关注度。断层85花麦琳,实至名归。

这一方面与节目奇诡又精准的定位有关。咱们中国自古讲究清官难断家务事,《再见爱人》作为一档离婚综艺,专注把最污糟难解的家务事在镜头下摊开剖析,充分满足了人类的窥私欲与八卦本性。

另一方面,这一季的麦李夫妇确实称得上是“年度最强家庭悬疑”。喊着模范夫妻绝不离婚的口号来参加离婚综艺,结果秀恩爱的袍子底下有捉不完的虱子。以至于能够不断输出新的辩题、拉动新的观众入场,最终制造出“全球华人春晚”的盛况。

如今下场断案的心理学家、社会学家、性别学家、行为学家、微表情专家……已经有很多,而且各有各的专业支撑,硬糖君就不献丑了。但硬糖君也有自己的赛道,那就是——剧本。

随着《再见爱人4》的不断更新,多数看客都和硬糖君一样放弃了“嗐,这都是剧本”的狭隘观念。因为我们知道,内娱真写不出这么好的剧本!

这是什么样天选的家庭悬疑,如此令人魂牵梦萦。抽丝剥茧的细节,随机刷新的谎言,反转更反直觉的人物!家庭悬疑剧,你们真得跟麦李好好学学。

不见血的悬疑

家庭悬疑是社会悬疑的一种,简单来说就是用悬疑类型的手法聚焦家庭内部,重点不在于诡计多么精巧、推理多么精彩,而在于揭露悲剧背后的人性幽暗、生活荒诞或者结构性问题。

如此,它可以将观众熟悉的故事讲得更有张力,以一种更加震撼的方式传达理念,在反转猎奇与现实主义两个维度上都大有可为。成了就能热度口碑双收,如《隐秘的角落》、《消失的爱人》。

但其难度与微妙之处在于,家庭悬疑在是否加入犯罪凶杀这一点上并没有硬性要求,导致创作者容易对悬疑这一成熟类型产生依赖,项目重心摇摆、定位模糊,最终观众看到的只是一部部神神叨叨的失智破案剧,如《八角亭谜雾》。

而《再见爱人》作为一档综艺,先天排除了凶案、出轨等一切超出日常道德范围的答案,就是围绕人与关系的病变,向前追溯与向内探寻。那么,麦李这条线的超绝悬疑感与超强牵动性从何而来?硬糖君认为,一是细节,二是谎言。

影视剧是对生活的精加工,高度提炼再有技巧地呈现。真人秀尽管也有后期环节,但相比前者依然算是一种粗筛选,保留了大量甚至过剩的细节。

而只要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,哪怕再离谱,在不断的细看与追问后都能脑补出一套完整故事。正是这一点,诱使着观众前赴后继化身综艺名侦探。

另外,家庭悬疑剧如果太依赖悬疑类型,很容易变成围绕奇情争吵、或者用口号对轰,失去生活感的一面。麦李则做到了!他们能从买衣服、垃圾桶、修地砖、送青团、拍拍照这样日常具体事件引发争吵,透露出亲密关系的反常与窒息。

归根结底,影视剧的台词由编剧撰写,服务于戏剧功能,语言水平有一个基本把控。悬疑剧中的谎言,更多是嫌疑人有意识且高水平的布局与脱罪。《漫长的季节》会为了刻画人物或者制造笑点加入一些自欺欺人,但那也是收放自如的。

而在实际生活中,人并不是总能遇到高效、精准而理性的表达。麦李作为一对需要登上离婚综艺的夫妻,显然不是沟通的优等生,而是一部很全面的错题集。

他们堆积了大量错位的灾难般的交流,对自己与他人都缺乏正确的认知,还没对齐颗粒度就急于争对错,还会下意识的自我美化甚至自我洗脑。此处没有经由审美处理的精巧话术,有的只是现实中怯懦而拙劣的不坦诚,对别人、也对自己。

这样的人物出现在都市情感剧里多半只能担任配角,戏份多了就是折磨观众。但他们又是完美的家庭悬疑主角,很适合用来吊着观众和警醒世人。

这种程度的细节与谎言加起来构成了天然的烟雾弹,无限接近生活的复杂性,也制造出无限大的解读空间,随随便便就是一个罗生门。例如,“熏鸡事变”是为了输出情绪、为了找回优越感,还是为了报复?“复仇”究竟是从哪一刻、谁的哪句话开始酝酿,目前网络上已经有N多个版本,捋得比当事人都清楚。

反直觉的人物

人物也是戏剧的重要元素。为何“麦学”会席卷全网,风头盖过杨子、留几手?“爱男厌女”可以解释,但绝不是唯一的解释。即便性转,麦李这组人物也足够典型、足够新奇。他们就是更容易激发人的探索欲与讨论欲,观者很难不想为之诊病断案。

所谓典型,首先在于他们是三对嘉宾中最贴近普通人婚姻的一对,他们身上的问题是会让普通人产生代入感的问题。

麦李牵扯出的议题,很多都是高度本土化的,也是近年来被年轻人称作中式恐怖、想要打破挣脱的东西——草率的结合、病态的共生、面子文化、牺牲个体等等。

所谓新奇,因为他们虽然是典型的,却又是反标签的、非理性的。其言行都未必与自己的内心一致,当然也不会服从于谁的观影预期,因此次次反转,次次有效。

出于种种原因,麦琳高度情绪化,说话做事多从眼前需要出发,以至于节目播出仅五期,观众就找到了大量自相矛盾的地方。同时,她的自省与表达能力要逊于其他嘉宾,做不到正确的归因,也很难准确描述自身的处境与需求,经常用最理所当然的语气说最令人迷惑的话。

这种浑然天成的混沌状态,让她经常手撕标签,难以争取到一个稳定长久的同盟。从戏剧的角度来形容,就是她不会服从于任何一个观众喜闻乐见的叙事。

她不是完美受害者,虚荣物质,媚男厌女,像大如一样四处掠夺道德资本,靠攀比填补内心的空洞。她也不是觉醒大女主,多年后遗憾的那条未选择的路不是背包旅行、电商事业,而是嫁深圳富哥、过容易人生。

就算按照恶女利己的标准,她也属于比较没出息的那种。被“贤妻良母”的自我认知困住了半辈子,敢撒气却不敢真败家。所以她也不能成为另辟蹊径的反内耗偶像,这倒是好歹给杨子留了条赛道。

总之,麦琳没有接下任何一个流行标签,反而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全新标签,一种真正普遍存在的“像我妈”范式。

李行亮的标签与大众预期也只是部分符合——理工直男但是创作歌手,张泉灵盖章“足够敏锐”、“看人很准”。看似观念比伴侣更加文明先进,却要求对方把自己放在第一位。三个男嘉宾中唯一的正常人、受害者、二十四孝老公,但某些时候也挺自我。

按照阴谋论,他上节目是为了公开处刑麦琳,为未来抛弃糟糠之妻做舆论准备。但是根据爆料,他在节目最后并没有选择离婚,这陈世美当得也不彻底。这也导致他的风评变来变去,半亮半暗,时亮时暗。

而家庭悬疑、或者说大量国产剧会考虑话题热度与舆论风向,还处在顺应与利用标签的阶段,有些被“丑化”的程度是有限的,有些被“美化”的程度是有限的,最终人物的立体程度就是受限的。

影视剧的人物终究诞生于编剧或者作家的理性头脑,在演绎时又经过演员的理性梳理,观众的观影量足够就很容易看透。以至于,影视剧很难给到观众这样的原始冲击,制造出熏鸡事变这样匪夷所思的抓马场面。

来自真人秀的降维打击

说到这里,其实可以看出,《再见爱人》对影视剧不是一种技巧或者素材的超越,而是作为真人秀的降维打击。

最直观的一点,影视剧的戏份通常要按主角配角、演员番位分配,而且前期宣传必然要给出一些内容标签,建立观众的观影期待。悬疑剧还时常出现被演员剧透的情况,因为想也知道,大咖熟脸不会来演一个随便的路人甲。

真人秀则不太会被艺人咖位束缚,无趣就是无趣,努力型比不上天赋型。《再见爱人4》播出首周,所有人都认为未来会是“杨学”刷屏。哪知黄圣依、杨子这对综艺老油条很快就被咖位与知名度较低、但话题更加新鲜有嚼头的麦李截爆。

其次,真人秀更能带给观众上帝视角、自由解读的游戏爽感,这与真人CP比角色CP更让人上头是同一个道理。因为影视剧是一个封闭世界,三次元现实则是一个可互动且实时更新中的开放世界。

麦李学、包括其他许多综艺学科都是以正片为主,再辅以各种扒出来的、爆出来的衍生课件。麦李热度居高不下,连节目中只提过一嘴的借钱哥都冒了出来。

最后,影视剧在创作上的捷径是,从海内外爆款中“抄作业”、或者调用久经验证的人物模型来代替实际体验与调查走访,长此以往,容易越做越假、越做越窄、越来越像预制菜。

真人秀当然也存在后期与剧本的干预,但仍能还原出现实中共性与个性并存的情况。也就是说,一件事会基于具体的上下文、以及有具体前史的具体的人得出独一无二的后果。

例如,熏鸡事变之前,杨子与留几手用麦琳的反应打赌,大部分女性网友、甚至大部分剧集中的女性角色,第一反应都会将这定义为极大的冒犯。然而麦琳作为一个真实的麦琳,压根没想到那一层,反而会因为获得了最多男性关注而洋洋得意。

麦李这对之所以会激发如此广泛的讨论,正是因为他们在许多地方上挑战了所谓的“人之常情”,将观众一把薅出影视剧营造的心理舒适区。某种程度上,分析她并不是为了指责她,而是只有搞懂她,观众才能恢复内心的平静,完成自身数据库的更新维护。

近年来,影视剧被太多东西降维打击、抢走风头。硬糖君如是分析,并不是想说长剧注定会被历史车轮碾过,而是期待贵圈见贤思齐、支棱起来,在创作上勇于离开舒适区,就像离开一段过于习惯但并不健康的婚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