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原创 《故乡的泥土》3集过后,并未扎根泥土,两个故事,全讲悬浮了

原创 《故乡的泥土》3集过后,并未扎根泥土,两个故事,全讲悬浮了

未知

11月15日,电视剧《故乡的泥土》播出至第3集。这部我们河北出品的电视剧,用了3集剧情,讲了俩故事,还都没讲清楚。第一个故事,强扭的瓜带来的结婚。第二个故事,强扭的瓜没带来的包产到户。仔细分析剧情,我们会发现,之所以用3集剧情,都没有把两个故事讲明白,讲合理了,实在是因为编剧并未真正扎根泥土。“故乡的泥土”在这部电视剧当中,成为悬浮的泥土。

我举个例子。作为一个无极故事,滹沱河边上平原区的故事,编剧难道不知道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无极段儿滹沱河没有水,无法淹死人吗?在《故乡的泥土》这部电视剧作品当中,编剧创作的剧情当中,男主角纵火之后逃跑,跳入滹沱河,追赶的人和男主的爹娘都认为男主角跳河被淹死了。剧情内容当中,更是通过救援队乡亲们的话语告知观众,沿着滹沱河的水流往下游找了好几十里地,都没有找到尸体。

如果按照《故乡的泥土》当中的剧情来看,滹沱河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真的是一条大河波浪宽了,不仅常年有水,而且是几十里的浩瀚啊。然而,实际情况,是这样的吗?滹沱河正定、无极沿岸的观众们看完了这部电视剧,肯定会嗤之以鼻了——编剧不会是外太空来的吧?滹沱河在那个年代,只剩下沙滩了,还有各种挖沙子的。

北京日报2024年8月20日有一篇名为《一条大河的复流与1000眼井的“消失”》的报道,这篇报道可以通过正规途径查找阅读。报道当中指出:

1958年,国家投资、发动群众,在滹沱河上修建了岗南和黄壁庄两大水库,同时疏浚石津总干渠,通过灌渠引水供应天津。水库调蓄洪水,有效削弱了急流水对正定等下游百姓的冲击。

但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,华北久旱少雨,加之城乡生产生活用水增加,滹沱河从曾经的常年性河流,在不行洪时,黄壁庄水库以下河段变成了一片干河滩。

作为滹沱河沿岸生活的老编,我总结一下,其实,修完了水库之后,滹沱河就没啥水了。黄壁庄水库以下,是正定、藁城、无极等地方,这些地方,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成为沙滩河床。太平河在正定段汇入滹沱河,但是,太平河的水大多来自井陉鹿泉,出了鹿泉山区之后,就走不了多远,很多时候,都到不了滹沱河,就下渗没了。黄壁庄水库也有往下放水的时候,但水出了黄壁庄之后,也迅速下渗,很多时候,也到不了正定南门那边。

这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《故乡的泥土》当中说男主角跳入滹沱河,被沿岸打渔的人救下来,是不成立的。因为在平原区的滹沱河,就没有水,都是裸露的河床。一个滹沱河平原区沿岸的故事,打着“泥土”的旗号,却连水域的基本情况都搞不清楚,这就是胡编乱造了。

我再举个例子。女主角得知男主死掉了,并且在父母要喝敌敌畏的威胁之下,答应第二天结婚。而同样的时间点上,被渔夫救活的男主角,告别渔夫,准备上路。第二天一早,女主角结婚,男主角沿着铁路线走,都看到远处的山了。男主角有没有这个脚力呢?

我们可以物理还原一下。在滹沱河河床上,走几步就能遇上铁路线。那这个河床,最快的距离,应该是现在的廉州湖生态风景区北岸,这个地方,属于无极。滹沱河南岸的铁路线,应该是藁城现在的城区一带。这个铁路线,沿着走,可以进入石家庄、鹿泉、井陉和山西。沿着这个铁路线走,确实能在土门关驿道小镇(现在的)附近看到镜头画面当中的那种山(基于画面当中山的高度)。所以,这段长度,应该是藁城城区到土门关的长度。长度超过了六十公里。男主角一位普通的农民,一夜走了六十公里,不切实际啊。所以我说,编剧并未扎根泥土。

类似的问题与错误,在《故乡的泥土》当中还有不少。经过3集剧情,该剧很大的问题便是并不真正扎根泥土,而是用套路化的故事来完成剧情拼凑,真正需要展开讲的时代故事,却没有能力讲。我们来看看,3集内容,真正讲了个什么呢?其实只有一个放到好多年代都适用的烂俗婚嫁故事——女人不想嫁,娘家卖闺女,闺女无奈,没法和有情人成亲。

这么一个故事模板,放在旧社会可以,放在民国也可以,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可以,即便是放在当下,很多思想落后家庭都成立。它是一个没有独特时代属性的故事。《故乡的泥土》想要讲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故事,但这个“婚嫁故事”,缺乏独属于叙事时代的特征。它山之石。同样讲这个年代,人家《山海情》当中的搬迁故事,就时代属性、地域属于都“独属于”。这就是差距。

同时,《故乡的泥土》当中,想要讲包产到户的故事,却3集剧情,没有讲真正有效的内容。无效内容,无外乎便是农民们组织起来要求如此,村支书反对如此,农民们去公社找领导,村支书也去。然后,领导和村支书也没说个四五六,就没然后了。

时代叙事,最应该讲的、最应该讲清楚的,便是包产到户是什么、为什么和怎样,这些事情。然而,这些事情,让《故乡的泥土》讲得稀里糊涂。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?是编剧悬浮创作,不愿意采风,不愿意深入乡野进行调查,不愿意找出“老支书不同意包产到户”的真正原因,不愿意找出“村民们为什么已经迫不及待要求包产到户”的真正原因等等。

拿着一个没有独特时代地域属性的“结婚”故事来充斥剧情,却并不把有时代特征的“包产到户”讲明白,《故乡的泥土》并非故乡,也没有泥土,纯粹是悬浮创作的错误代表。(文/马庆云)